每日

创新改革,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

手机浏览
2016年09月22日 10:41      来源:成都商报

制图 李开红

深入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和创新引领行动,按照“12345”的总体思路,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西部科技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指出,成都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形成以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为主的城市动力结构,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活力城市。创新驱动,被放置于首位,并被明确为成都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历史性的转折点来临,成都应如何牢牢抓住机遇?提升城市的创新力,政府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到来,成都发展创新,又在哪些领域大有可为?

昨日,记者采访了多位知名创新改革政策研究领域专家以及经济学家,就创新驱动对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意义和动力进行了解读。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霍伟东看来,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进行创新改革已不单是“选择”,而是未来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

高端访谈

梁正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霍伟东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王小刚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成果转化

促进高校成果转化在于转化权和收益权的放开

“创新改革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等,这些创新都能带来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升,效益的增加,最终促进经济的增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梁正表示,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当下,不仅成都,全国、全世界都在探索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长期以来在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领域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而梁正,正是其中的专职研究员,并担任该中心副主任。

他向记者介绍,“美国是全球最早将高校科研成果授予高校,让其通过市场进行成果转化的国家。”他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就颁布法案,将大学的科研成果的所有权给了大学。成果转化的收益全归高校,以此来保证科研成果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转化。

“避免科研成果的浪费,是发展科技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梁正说,当下,我国也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出台了政策,比如《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提出科技成果的转化权,转化后的收益留归高校、科研人员所有,“相较以前,这是极大进步”。

拥有众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都,“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通道打开,将收获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及其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认为,成都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大通道是明智之举。

今年出台的“成都新十条”,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探索“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改革”,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放心放手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动力。此外,“新十条”还明确发明人可享有科技成果转化不低于70%的股权,同时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在职创办公司。王小刚表示,以前由于职务发明人无法拿到股权,很多科研成果都只能停留在实验室或理论阶段。转化通道打通了,创新成果就将真正释放活力。成都出台的这项政策,“是全国首次触及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改革”。

知识产权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政府为了激励创新,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服务,同时也需要创造一定的市场条件”,在这一方面,梁正认为,刺激创新的很重要一个条件,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创新得不到保护,创新者就会失去动力。”他介绍,美国之所以在创新领域成为引领者,世界各地人才和技术涌入硅谷,就在于它对知识产权充分的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案件的赔偿判罚相当重,平均高达几百万美金。”

“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王小刚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越来越被摆在重要位置。国务院去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了要使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

而在成都创新驱动发展的“四大战略”中,知识产权也被摆在了首位,成都市高新区获批成为了西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成都市和成都高新区,也都曾专门出台《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强化行政与司法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相关措施。

在王小刚看来,知识产权解决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都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热情,强化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政府引领

基础设施的完善不可忽略

发展创新,政府要发挥怎样的引领作用?

在梁正看来,首先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政府进行适当的引领是必要的。例如在能源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发展清洁能源,需要政府部门用补贴、扶持等方式进行政策引领。

此外,探索各种模式,让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对接,促进成果的转化,也是政府需要去探索的。梁正举例称,比如清华大学在成都科学城落户的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就汇聚了人才、资金、项目,是一个自带天使投资、具有孵化器性质的研发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和投资平台。

而成都在其中提供的服务不仅仅是场地,还包括了高效率的各类程序审批、资金奖补,以及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将当地资源与高校资源、其中项目深度融合。

梁正还提出,政府需要提供的一块最重要的服务,就是基础设施。“这是创新实现的基础保障”。他介绍,在美国最新完善的创新战略中,宽带提升就是很重要的一项,美国提出将全面普及宽带,并降低成本。

“这些最基础的服务,其实正是培育创新的大环境。”他认为,国内许多城市在交通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很高。成都也在交通方面十分便利,除了是西部交通枢纽,市域内轨道交通也便利,这些方面都对创新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

创新突破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是重要领域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在哪些领域更能取得突破?

“上一轮的科技革命活跃于计算机、通信、电子这些领域。”梁正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持续到现在,信息技术还在深入地应用,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未来有可能和它相提并论的就是能源领域,能源领域的革命现在已是呼之欲出了”。梁正告诉记者,“比如太阳能、风能、天然气、页岩气等,对于这些能源利用方面的技术,现在已经有些突破的苗头了”。

还有生命科技领域,许多技术已取得了突破,比如基因测序,其成本已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以下,大量病人能够实现通过基因测序进行诊断。

此外,就是新材料领域,包括碳纤维、石墨烯、纳米等新材料的技术,也是创新的集中领域。

而具体到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霍伟东认为,应依照城市本身特色发展优势产业的创新。例如成都的汽车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轨道交通产业、中医药产业等等。

来源:成都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创新改革    城市转型    

热门关注榜

精彩图片

今日话题

网闻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