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

面向未来 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城市转型

手机浏览
2016年09月21日 19:44      来源:成都日报

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都高新区,飞速发展、生机勃勃。


成都以南,位于天府新区核心区的成都科学城,依山傍水、环湖而建。这里,将成为成都乃至全省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成都科学城,73平方公里的创新之地,遵循中央“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魂、科技立城”理念为核心打造“西部创新第一城”,从谋划之初,就承担着成都“一城双核、双核共兴”发展使命,立足于建设创新要素集聚区、创新发展先行区,西部创新第一城;形成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争创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成都科学城的样本价值,浓缩于“科学”的字里行间。其间,充分展现出创新驱动作为成都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重点聚焦基础性、关键性科学领域,增强城市基础科学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从一纸蓝图,到所望实景,成都科学城已初步形成产业雏形和城市雏形。这里,已成为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聚集之地,清华、北大、北航、川大、华中科大等知名院校在此聚集;这里,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成都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项目,轨道交通、信息安全等5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这里,已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栖息之所,兵器九院、航天科工四院、新纶科技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重点项目相继布局……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需要有改革拓新的胆魄,奋发而为的胸襟。

成都市委始终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摆位,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把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作为科技创新的统揽,深入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和创新引领行动,按照“12345”的总体思路,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西部科技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摆位

依靠创新驱动培育和转换城市发展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需要新旧动能的迭代更替。在全球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之下,中国西部经济动能的迸发之力,将是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支撑力量。从供给侧来看,依靠人力、资源投入换来持续繁荣的时代已不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发展瓶颈制约、增强发展后劲,增强创新供给、科技供给,为一座城市未来发展培育和转换城市发展动力,唯有依靠创新驱动。

打开成都创新地图,不难发现,科研院所高校、“国字号”重点实验室可谓星罗棋布,其中,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56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两院院士33名。这是一座城市创新基因里不可或缺的动能之源。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成都毫不动摇地谋创新、抓创新、促创新。

始终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摆位,增强制度顶层设计,成都相继出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等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推动成都在全国“3+2”创新创业格局中占据重要一席;

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大胆探索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全力推动校院地协同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的科技成果体制改革,打造出了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环交大智慧城、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等成果转化区。
大力培育各类创新主体,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孵化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支持科技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今年1—8月,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21.5万家、增长31%,其中科技型企业新增916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5470亿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壮大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成都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7800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力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深入开展“菁蓉汇”系列活动,集中打造“3+M+N”双创载体,系统优化政策、金融、人才、服务等创新创业生态,四川大学、郫县(菁蓉小镇)、中国电信(成都)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成都跻身为“全国十大创业城市”和“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

在刚刚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明确,瞄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成都将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依靠改革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活力城市


今年6月,直指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成都市《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成都大胆探索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的科技成果体制改革。9月,瞄准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成都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炉,新政十大改革领域,从体制机制上破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命题;

深入实施“蓉欧+”战略,推动成都科技企业更好地“走出去”,由成都科技企业主导,投资上百亿的非洲(喀麦隆)园区项目将于明年开工,成都企业正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机遇,抱团出海,在全球市场中不断扩大竞争优势……

城市动力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驱动力量,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影响着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些成都创新一线的片段,仅仅是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盘棋”之中的知秋一叶。

成都正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12345”的总体思路,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西部科技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12345”总体思路,“一个目标”是指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两个通道”是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三大抓手”是指“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四大战略”是指知识产权战略、人才发展战略、金融支撑战略、开放合作战略,“五大保障”是指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法治保障、服务保障、舆论保障。

谁来创新?以探索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为例,成都深入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今年,成都已先后与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4所在蓉高校签订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科院成都分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体制机制拓新,建强、激活创新主体,破解了“谁来创新”的命题。

创新抓什么?这是摆在地方党委、政府面前的一大问题。统筹推进“三大抓手”,成都在解决创新抓手问题上寻求新突破。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正加快落实“6+4”先行先试政策,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和开放创新示范区,努力争当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排头兵;坚持“创新为魂,科技立城”的成都科学城建设,正大力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加快打造“西部创新第一城”;推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使双创既有成果“数量”,更有经济“体量”。

直面未来发展,成都将重点聚焦基础性、关键性科学领域,增强城市基础科学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突出抓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建设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持续办好“菁蓉汇”、创交会,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创新创业环境,打响“创业之城、圆梦之都”“创新创业、成都都成”的城市名片。

风好正是扬帆时。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成都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成都踏浪前行。

来源:成都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成都    创新驱动    

热门关注榜

精彩图片

今日话题

网闻求证